教学设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自制吸尘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自制吸尘器》教学设计
年级 | 八年级 | 学科 | 物理、劳动 | 教材 | 苏科版 八下物理第十章第3节 | ||
类型 | 劳动教育学科融合 | ||||||
一、教学目标 | |||||||
1、学科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流体流速、流体压强的概念。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科学推理与归纳,得到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 科学探究:通过自制吸尘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劳动素养: 劳动观念: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崇尚劳动。 劳动能力: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在劳动任务中提升设计、创造、合作等能力。 劳动习惯与品质:制作过程中,遵守技术规范,形成安全劳动的习惯,养成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品质。 劳动精神:在劳动过程中,不断追求品质,树立奋斗、创新的劳动精神。
| |||||||
二、重难点 | |||||||
重点:吸尘器的原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吸尘器的设计与制作。 | |||||||
三、学情分析 | |||||||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能进行自我教育。但是,进入叛逆期的学生容易冲动,行事莽撞,自我意识增强。经过一年多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学生已有了初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或不愿表现,同时,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他们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劳动意识,树立劳动理念。 | |||||||
四、设计思路 | |||||||
五、准备材料 | |||||||
PPT、劳动制作材料包(空塑料瓶、电池、电机、风扇叶片、热熔胶、双面胶、滤网等)、设计单 | |||||||
六、学习活动设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科学导入,创设劳动情境】 活动1:猜一猜 有个娃娃,满地乱爬,灰尘见它很害怕,它把灰尘全吃下。(打一家用电器) 为了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每天都需要进行打扫,而吸尘器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打扫卫生的工具。同学们的桌面上经常有一些小纸屑,能否自制一个吸尘器帮助我们清理掉这些小纸屑呢? 同学们知道吸尘器的工作原理吗?引导学生了解吸尘器利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
【深入探索,掌握科学原理】 活动2:探究吸尘器的内部结构 带领学生拆分吸尘器,并结合吸尘器的内部结构对其零件进行介绍。吸尘器零件:进气口、连接软管、桶身、滤网、风扇叶片、电机、排气口。 提问:吸尘器工作时,排气口有什么作用?真的有风排出吗? 演示实验1:吸尘器工作时,将纸巾覆盖在排气口,纸巾被吹飞。 提问:风扇叶片如何放置,可以让排气口出现风?
活动3:探究吸尘器的原理 问题1:吸尘器启动前,内部气压和外部大气压什么关系? 预设答案:相等。 问题2:吸尘器启动后,内部空气在扇叶的带动下流动起来,通过排气口排出,此时,内部气压如何变化?内外气压不平衡会出现什么现象? 预设答案:内部气压变小。大气压就会把外部空气压入吸尘器内部。 空气流速变大,气压就会变小? 演示实验2: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纸条飞起。解释:纸条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变小。所以纸条下方的大气将纸条压起。学生进行演示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空气流速变大,气压就会变小。
解释:风扇扇叶带动吸尘器内部空气向排气口流动,气体流动起来,压强就会变小。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压强,此时灰尘就会随着外部空气被压入吸尘器内。
教师播放视频,进一步说明水流也具有相同的特点。 教师总结:流体概念,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
知识点延伸:巨大的飞机是怎样实现升空的? 教师播放视频 解释:飞机飞行时,相对于飞机,空气在向后流动,在相等的时间里,机翼上下气流通过的路程不同,即气体的流速不同。飞机机翼上面气流的速度大,气体的压强小;下面的气流速度小,气体的压强大。因此在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从而产生压力差,这就形成向上的升力。
【实践劳动,进行科学探究】 活动4:探究实践活动,制作简易吸尘器。 学生分组探究 (1)选择制作材料:空塑料瓶、电池、电机、风扇叶片、热熔胶、双面胶、滤网、薄木板等。 (2)设计方案,绘制草图,进行制作: 步骤1:将风扇叶片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将电机与电池开关装置串联。 步骤2:将瓶身分成两半,去掉尾部或尾部打孔作为排气孔。 步骤3:将滤网和扇叶电机等固定在瓶身。 步骤4:利用热熔胶密封,简易吸尘器制作完成。
| 活动1: 学生通过猜谜活动引出吸尘器,同时思考思考吸尘器的原理。
活动2: 1、学生思考并交流,各个零部件的作用。 2、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过后,通过学生演示实验,研究风扇叶片如何放置,可以让排气口出现风。 实验现象:纸巾在风扇前会被吹开,在风扇后则吸附在风扇上。 由此,认识到吸尘器内部风扇的放置构造。
活动3: 1、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2、学生演示实验3:在两张纸之间吹气,纸靠拢。吹得更快,纸靠拢的更多。 演示实验4:在漏斗上方吹气,观察乒乓球的状态。 3、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活动4: 学生分组,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制作简易吸尘器。 | 活动1设计意图: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吸尘器引出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大气压强在技术中的应用,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活动2设计意图:1、直观的具身体验,让学生对吸尘器的构造有了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解释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后续的制作做铺垫。同时,向学生传递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2、学生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以及演示、分组实验现象的观察,打破了对于风扇只能吹的固有印象,同时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从大气压强方面思考问题。
活动3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了吸尘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制作吸尘器做充分准备。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劳动知识,在劳动任务中提升设计、创造、合作等能力。
活动4设计意图:在对吸尘器结构和原理的学习后进行简易吸尘器的制作,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整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制作过程中,遵守技术规范,形成安全劳动的习惯,养成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劳动品质。
| |||||
【交流评价,提升学生素养】 活动5:小组展示交流 表1 表现性评价方案 组别: 姓名: 序号评价项目表现性评价方案评价点评价内容与要求分值评价方式自评他评1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积极上进1过程评价 2学科能力表现知识点掌握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结果评价 3 项目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科学、造型美观2过程评价 操作安装熟练、产品功能良好2过程与结果评价 交流能提出优化方案、产品有创新性2过程评价 4参与率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小组成员全员参与2过程评价 5综合成绩各评价项目分数相加(总分10分)
活动5设计意图: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通过过程与结果的表现性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追求品质,树立奋斗、创新的劳动精神。
| |||||||
板书设计 |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