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学”的初中数学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学期汇报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学期汇报表
· 课题名称 | 基于“三学”的初中数学校本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 |||
· 课题级别 | 江苏省“十四五”陶研课题江苏省“十四五”陶研(重点)课题 | |||
· 课题负责人 | 周青松 | · 主要成员 | 吴玉龙、高小红、胡新宇、周礼静、 李三平、唐海艳、严思祥、张佳妮 | |
学期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 ·课题总起讫时间 |
| |
学期主题研究工作 | 本学期围绕“三学”模式,聚焦“项目化思维驱动下的校本资源开发与课堂实践”主题,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理论深化与框架优化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完善“三学”教学模式理论框架,明确“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的实施路径。引入项目化学习理念,设计“数学与生活”“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等主题项目,如《神奇的三角尺》《折纸:黄金矩形》,推动知识应用与素养培育融合。 二、资源开发与整合 分层资源建设:开发“基础版”与“拓展版”资源包,覆盖代数、几何、统计三大模块,包含学历案、微课视频、探究任务卡等。 三、教学模式实践 设计跨学科实践活动,如“校园平面镶嵌设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强化数学与物理、艺术的关联。
| |||
· 阶段性成果 | 一、资源开发成果 形成3个单元资源包(覆盖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统计初步),包含: 学历案:设计自学问题链(如“如何用吸管制作等边三角形?”)。 任务卡:提供具体操作任务(如“用纸板剪出5种全等三角形并分类”)。 实践材料包:包含卡纸、量角器、剪刀等低成本工具。 建立校本实践案例库,收录学生优秀作品(如对称剪纸、立体模型)。 二、教学实践成效 学生层面:学生动手操作参与率达95%,80%能独立完成资源包任务。 教师层面:提炼“三学”课堂操作流程(观察→操作→归纳→应用)。 三、特色亮点 低成本实践活动:用吸管制作三棱柱验证棱柱性质,用硬币排列探索数列规律。 跨学科融合:与美术课合作“对称剪纸设计”,与物理课结合“杠杆原理中的比例计算”
| |||
· 下学期打算
| 一、资源优化与拓展 开发新资源:七年级:《立体图形展开图》实践包(卡纸折叠正方体、棱锥)。 八年级:《勾股定理应用》任务卡(用木棒搭建直角三角形模型)。 完善评价体系:增加“实践过程记录单”,要求学生拍摄操作照片并标注关键步骤。 二、课堂模式深化 “三学”课型标准化:制定《“三学”课堂操作手册》,明确各环节时间分配(自学10分钟、合学20分钟、评学15分钟)。 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数学小工匠”活动:制作日晷模型(结合影子测量)、设计班级座位表(坐标系应用)。 三、教师发展与推广 校本培训:组织“动手实践课设计工作坊”,邀请优秀教师示范《如何用纸条验证三角形内和》。 | |||
教发中心 意见 |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