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中期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20 21:45:37 浏览次数: 【字体:

 

 

划(含学会 )课

 

 

 

 

 

课题批准号       SZTY21-0259        

课 题 名 称  基于部编本教材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课题负责人        李蕾             

所 在 单 位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23年5月24日                   

 

 

 

 

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中期检查活动提示:

中期检查活动主要是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检查时间:

2023.05.17下午一点半

 

地点:

学校茂行楼三楼党建室

 

评议专家:

沈琴芳、杨勇、范红瑞

 

参与人员:

李蕾、陈国新、徐艳、陆丹、韩梦姣、陈晨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1.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本课题自20221月起,研究基本上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221-20225

筹备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成员。

整理课题申报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收集有关理论文献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行动实施阶段):20226-20236

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

课题组成员尝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每月开展组内听评课活动,反思修改教学设计。

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设计,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阶段):20237-202312

完成群文阅读论文汇编和课例汇编。

在语文教研组推广优秀群文阅读课例。

汇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下面着重介绍目前课题组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这两方面的进展。

1)理论研究进展

针对如何确立群文议题,群文议题的确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文体特征等,以这些要素为着眼点便能产生独具价值的群文阅读议题。比如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可从以下方面确立议题:一是以主题为议题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纵观部编版教材选入的古诗词,可以作以下分类:忧国忧民、山水田园、怀古咏史、边塞征战、怀才不遇、送别离愁等。二是以意象为议题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古诗词往往借助自然意象来表情达意,或明示,或暗喻,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可以达到对诗人情感的准确理解。古诗词的常用意象有花、月、柳、鸟等,往往同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三是以题材为议题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纵览部编版选入的古诗词,主要有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题材。比如以送别诗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诗人在送别时的不同心境,运用的不同手法。四是以作者为议题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比如,李清照是历史上女词人的重要代表,是学生要了解的重要人物,可以以李清照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探究“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

针对如何优化群文组合选文方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以作者为议题进行选文。选入语文教材的作者往往是文学大家、杰出人物,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本身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只局限于教材内的文章,学生可能无法达到对这个作者全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而以作者为议题进行选文开展群文阅读便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光可以将教材内同一作者的文章组合在一起,也可以从课外寻找该作者的代表作,这样学生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重要人物。(2)以体裁为议题进行选文。文章的体裁是多样的,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就有不同的特点,自然也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因此,可以以文章的体裁为议题进行选文,不仅可供选择的材料多,而且也利于学生通过对同

类文章的学习,加强对这一体裁的认识。(3)以主题为议题进行选文。如果单单看一册书,可能还不会发现文章之间的联系,但当我们把视野打开,纵观部编版初中六本语文教材时,我们便可以发现开展群文阅读的另一条精彩的路。文章的类型虽然很多,但是很多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因此以主题为议题进行选文有着很大的意义。(4)以写作手法为议题进行选文。不同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写作手法多种多样,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学生时常会混淆不同写作手法在具体文章中的运用。因此,设置以写作手法为议题的群文阅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以写作手法为议题进行选文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实现课内纵向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作者在创作中所运用的不同手法,进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针对如何设计群文阅读问题,教师设计的阅读问题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真正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获得群文阅读的乐趣。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选文本精心设计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深化阅读效果,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比如,《老王》是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中刻画了一个身体残疾、生活艰难却依然保持友善的底层老百姓形象。笔者另外选择《阿长与〈山海经〉》、《台阶》等几篇课文,以“小人物有大境界”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了以下阅读问题:1.为什么说他们是“小人物”? 2.为什么说这些小人物身上具备“大境界”? 3.通过这些人物,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阅读,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小人物也能有大境界的深刻内涵,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老王虽遭遇不幸、生活困难却能够善待他人,长妈妈虽粗俗却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父亲虽贫困一生却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坚韧不拔。由此,学生对“小人物”所具备的“大境界”有了深刻的理解。

 

2)实践研究进展

20221012日,陆丹老师在八3班开设了《纪念鲁迅先生》群文阅读公开课,除了课内的《回忆鲁迅先生》,陆老师另外选定阿累《一面》和臧克家《有的人》这两篇课外的文章构成群文阅读教学。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通过对与他交往的一些小事的描写,构建了一个接地气的鲁迅形象;阿累的《一面》则记述了他多年以前与鲁迅先生的一次偶遇,鲁迅先生的友爱、和蔼影响了他的一生;《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热切赞美。在教学过程中,陆老师让学生主要从内容、写法、鲁迅形象、主题这几方面进行对比阅读,并以阅读单的形式呈现。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学生加深了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了解,鲁迅这一人物形象也因此丰富了起来。

 

2022119日,李蕾老师在九6班开设了《悲壮的诗圣——杜甫》群文阅读公开课,部编本语文教材共选入三首杜甫的诗,分别为《望岳》、《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老师将这三首诗组合在一起,设计了以“悲壮的诗圣——杜甫”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作者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从而感悟诗圣杜甫一生的悲壮与伟大,提升学生情感领悟的深度与广度。在《望岳》中,杜甫傲立于泰山,表达了不怕困难、敢攀顶峰的雄心和气概。在《石壕吏》中,作者叙写了目睹石壕吏夜间捉人的经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场大风让自己更加心酸,只能夜里掩面叹息,但他没有沉浸于自己的悲苦,而是由此想到了天下苍生,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千万所大厦来为百姓遮风挡雨,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就在这样一篇富有场面感的情境中生出了……从《望岳》到《石壕吏》再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这样的一次群文阅读,学生能够体验到杜甫的一生,全身心感悟诗圣一生的悲壮与伟大。 

20221214日,陈晨老师在九3班开设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群文阅读公开课,鲁迅的《孔乙己》、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与老舍的《骆驼祥子》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由此,陈老师确定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群文议题,以此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探究人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下阅读问题的设置进行探究:1.这几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遭遇?结局如何?2.他们有何相似之处?3.当他们处于人生的不同处境时,旁人对他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从这种变化中你看出了什么?最后,陈老师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四位主人公的身份、结局及“看客”的态度,分析导致他们悲剧命运的不同根源。通过比较式的群文阅读,学生学会了多方位思考主题的方法,具备了在故事中读懂文章主题的能力。

 

2023222日,韩梦姣老师在八8班开设了《认识象征手法》群文阅读公开课,冰心的《荷叶·母亲》、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因此,韩老师以“认识象征手法”为议题,以这三篇课文组建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韩老师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这几篇文章,梳理文中运用象征手法的地方,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阅读成果。接着以《荷叶·母亲》为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象征手法的特征,了解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用同样的方式对其他两篇文章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在小组讨论中形成对象征手法的认识。迁移式的群文阅读让学生以高效的方式把握了同一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2023315日,陈晨老师在九4班开设了《千家诗人千家愁》群文阅读公开课,陈老师选取《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等篇目,以“千家诗人千家愁”为议题,开展比较式的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设置了以下问题:1.自由朗读四首词,说说这四首词所蕴含的“愁”有什么不同?2. 结合词中的关键词句,说说这四首词分别通过怎样的景物(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愁的?3.请你根据所写的景物(事物)猜测哪位词人更愁?通过第一个问题,不少学生很快发现词中的愁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有轻重之分,也有类型之分,有为国家而愁,有为亲人而愁,也有为自身而愁……第二个问题以景物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究,通过对景物的解析深入到对“愁”的理解。第三个问题深入到情感表达的层面,体悟词人之愁的异同。通过比较式的群文阅读,学生理解了虽然这四首诗歌都是以“愁”为主题,但是细究其中,这“愁”却各有各的特点。

 

2023412日,李蕾老师在九6班开设了《我眼中的李清照》群文阅读公开课,部编本教材共选入李清照的两首词,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李老师在课内文本的基础上引入课外资源,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等,以“我眼中的李清照”为议题,构建读写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首先对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词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时代背景下创作出的不同作品,分别选取李清照少女时期、婚姻时期、南渡时期三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从无忧无虑的的少女,到独守西楼的思妇,再到最后寻寻觅觅凄苦无比的孤独老妇,千古才女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在这个环节,学生不仅对李清照的诗词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把握,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2. 阶段性成果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课题组初步取得了以下成果:

发表:

20231月,陆丹在省级刊物《好作文》发表论文《群文阅读,让语文课堂彰显生命力》  

20235月,韩梦姣在省级刊物《科学大众·智慧教育》发表论文《初中语文课堂中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212月,陈晨在区级刊物《园区教育》发表论文《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202212月,李蕾在省级刊物《中学教学参考》发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组合选文策略》

 

获奖:

202212月,李蕾《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组合选文的原则与策略》在市教育学会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20232月,李蕾《李清照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在市教育学会教学设计比赛中获三等奖

 

课例:

《纪念鲁迅先生》群文阅读课例

《悲壮的诗圣——杜甫》群文阅读课例

《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群文阅读课例

《认识象征手法》群文阅读课例

《千家诗人千家愁》群文阅读课例

《我眼中的李清照》群文阅读课例

《读懂母爱》群文阅读课例

《怎样写景》群文阅读课例

《认识说明文》群文阅读课例

《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群文阅读课例

《感受冬至,以笔诉情》群文阅读课例

《如何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群文阅读课例

《诗人眼中的月》群文阅读课例

 

3. 主要创新点

首先,完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融入课堂之中,是对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补充。群文阅读突破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群文阅读教学在注重课内基础知识的同时,向课外拓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厚的阅读材料。

其次,优化学生的阅读策略。在群文阅读课堂上,学生必须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多篇文本的阅读,快读、默读等方法自然而然得到有效训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反应速度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最后,推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每一个课堂的状况都不同,我们不能为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提供策略,优秀的案例可以成为典范,但不能成为僵化的模板,只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之后去实践,进而根据具体情况再做出调整,才能产生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案,推进群文阅读在语文课堂的广泛运用。

 

4. 存在问题

课题组成员较少,研究归纳工作繁重。

课题周期短,论文投稿到发表有时间差,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出来。

实践教学因为客观条件有限,开展不易,得到的有效课例有限。

 

5. 重要变更

 

6. 下一步计划

继续做好课题的相关理论研究,总结理论支撑材料。

对已有的课例课题组内进行总结反思,提炼有效成果。

及时分配下一阶段组员的研究任务,继续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

积极撰写论文,将实践成果凝练成理论成果。

开展更多的教学实践,提炼更多高质量的课例支撑课题。

及时整理记录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为结题做准备。

做好结题的汇报工作,确保准时结题。

 

7. 可预期成果

1)“基于部编本教材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汇编。

2)“基于部编本教材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教案汇编。

3)“基于部编本教材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课例汇编。

 

 

 

 

 

 

 

 

 

 

 

 

 

 

 

 

 

 

 

 

课题负责人签名  李蕾

 

2023 5   24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

 

发表:

20231月,陆丹在省级刊物《好作文》发表论文《群文阅读,让语文课堂彰显生命力》

20235月,韩梦姣在省级刊物《科学大众·智慧教育》发表论文《初中语文课堂中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212月,陈晨在区级刊物《园区教育》发表论文《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202212月,李蕾在省级刊物《中学教学参考》发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组合选文策略》

 

获奖:

202212月,李蕾《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组合选文的原则与策略》在市教育学会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20232月,李蕾《李清照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在市教育学会教学设计比赛中获三等奖

 

课例:

《纪念鲁迅先生》群文阅读课例

《悲壮的诗圣——杜甫》群文阅读课例

《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群文阅读课例

《认识象征手法》群文阅读课例

《千家诗人千家愁》群文阅读课例

《我眼中的李清照》群文阅读课例

《读懂母爱》群文阅读课例

《怎样写景》群文阅读课例

《认识说明文》群文阅读课例

《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群文阅读课例

《感受冬至,以笔诉情》群文阅读课例

《如何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群文阅读课例

《诗人眼中的月》群文阅读课例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

 

1.课题研究方向明确

本课题能够紧扣课题研究主题,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按计划、分步骤开展过程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重难点把握准确。

2.课题研究过程扎实

本课题能够严格按照子课题内容和计划的时间节点,扎扎实实开展课题过程研究,从理论文献研究入手,明确核心概念意涵,到实践研究、案例研究,同时有对应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产出,研究过程扎实有效。

3.研究成果丰富多样

从本课题目前呈现的研究成果看,不仅有课例还有论文,不仅有获奖还有发表,课题研究成果数量多、质量高。

4.意见建议

1)进一步强化对课题核心概念的挖掘,密切联系教学研究实践,争取用实践诠释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到研以致用,用实践来检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成果推广。

2)针对各子课题内容有序梳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形成紧扣主题、契合研究目标内容和预期成果产出的研究报告,为后续结题做准备。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若对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成果形式、研究内容等有重大变更,需单独提交“变更申请审批表”。

 

 

 

 

 

 

 

 

 

 

 

 

 

 

 

 

 

 

 

 

 

 

 

 

 

 

 

 

                                     课题负责人签名 李蕾

 

 

                                   2023 5   24

 

                                    

 

 

 

 

六、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终审:yangyong1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