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初心 与时俱进 成就蜕变——李郁名师工作室语文教学指导活动
5月23日,我校成功举办了“李郁名师工作室”语文教学指导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星洋学校的李郁老师与盐城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马群仁老师,语文教研组长徐艳老师主持活动,全体初中语文老师参加。
今天的活动中,我校教学骨干陆丹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节精彩的诗歌阅读课——《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陆老师从诵读“孤独之韵”出发,带领学生感受苏轼的“孤独之境”、探究“孤独之因”,继而领悟“孤独之情”。整个教学过程从诗歌文本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探究精神,步步深入,由浅入深,感悟了“孤独”的意象和意境。整堂课,引领着学生来了一趟“孤独之旅”。
接着,盐城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马群仁老师对这堂课进行非常诚恳的评价,他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是否真正发生了。马院长由点及面,通过重点观察一个学习小组,从学生的参与、思考、讨论、表达等角度,去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了。同时,马院长也诚恳地指出了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学生是否领会老师的意图,是否受到阅读提示的误导,是否由文本出发进行学习活动。马院长认为学习古诗一定要回归诗词本身,最好能做到熟读成诵。
最后马院长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未来教师:成为“学的专家”》。马院长从“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变”“教师如何成为一名学的专家”以及“学校如何建设学习共同体”三个方面让我们对教师在未来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责任,以及专业成长的方向进行了新的思考。
马院长指出未来学生可以通过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获取更加多样化的知识,智能化地推荐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输入,智能化地生成和创新学习内容。利用智能技术,学生可以探索更真实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从而培养他们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以及训练批判性思维。ChatGPT还可以作为一种自动评估工具,通过对学生的作业、问答等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质量。马院长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要争做“学的专家”,教师不可能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工人,因而更要关注自身的思维能力,做一位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对于学习如何建设“学习共同体”,马院长也提出了具体方法:首先要变革基于校本研修的备课组、教研组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把备课组、教研组构建成相互学习、彼此关心和充满期许的学习共同体。要有骨干领航、问题导向、主题研讨、循证分析、课例诊断、行动改进、成果表达、知识管理、人文关切等。
李郁老师与马群仁院长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深度剖析教学难题,助力我校教师突破教学瓶颈,引领我校语文教学迈向新高度。
撰稿:卢雅
一校一审:徐艳
二校二审:朱丽勤
三校三审:顾 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