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提升素养 教研助力专业成长——孙向梅名师工作坊第十三次主题研修暨初中英语学科基地校研讨活动在朝前路实验学校成功举办
2025年4月8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孙向梅名师工作坊第十三次主题研修暨初中英语学科基地校研讨活动在朝前路实验学校圆满举行。本次活动以“聚焦学科素养,构建英语教学新样态”为主题,通过课堂观摩、评课研讨、专家讲座三大环节,聚焦学科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为区域英语教师搭建了技术赋能教学的研究平台。
工作坊全体成员、英语学科基地校全体青年教师及朝前路实验学校中学部英语组教师参加研修学习。工作坊主持人孙向梅、园区初中英语教研员王静静、朝前路实验副校长沈琴芳出席该活动。
课堂观摩:聚焦学科素养,AI赋能教学
活动第一阶段为课堂观摩,朝前路实验学校辛宇开设7B Unit4 Integration D 公开课。辛宇老师通过情境化任务设计,引导学生整合单元知识,巧妙运用AI短视频、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实现课堂互动升级。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搭建介绍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的英语写作思路和语言支架,在完成课堂写作任务的同时,实现育人目标。
星澄学校付燕老师8B Unit5 Reading 公开课,付燕老师借助AI技术精准分析学生阅读行为,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通过中英文化的对比,让学生了解英国礼仪习惯的同时,建立入乡随俗、尊重文化差异的精神内核。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深入思考,进一步深化了对语篇的理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评课研讨:关注课堂实效 落实思维培养
随后,工作坊主持人、东延路实验学校书记、校长孙向梅组织评课研讨,围绕“如何在课堂中培养英语学科素养”、“AI工具的应用实效”、“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等维度,展开深度研讨。
教师代表发言。他们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设计都突出了学为中心,课堂活动的设计都层层递进,在课堂提问及和学生的互动上都可圈可点,值得学习。同时,他们也提出了意见,教师可以多设计深度思考问题,引导和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主持人孙向梅强调:“人工智能是课堂的增效器,而非替代者。教师要让工具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助推器。” 她认为课堂要坚持贯彻学为中心,要让学生静心思考,把舞台放给学生。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或写作逻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搭建好语言支架,从而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方法,授人以渔,才能最终让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突破。
专家讲座:GAI技术加持 突破教研瓶颈
活动第三阶段,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聂玉景教授作题为《基于GAI的初中英语教研论文选题与撰写》的专题报告。
聂教授系统讲解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论文框架构建中的应用策略,并现场演示AI辅助教研工具的操作流程。他指出:“教师应善用技术提升教研效率,但需坚守学术伦理,保持批判性思维。”
教研员寄语:技术为舟,课堂为本
园区初中英语教研员王静静做活动总结。她鼓励英语教师要立足课堂、做好本职工作。可以利用AI教学诊断工具来优化和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她强调要勤于思考,不断反思,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教科研工作 ,从来不断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养。
本次研修通过“课例观摩—协同研讨—专家引领”三维路径,为区域英语教师提供了技术赋能教学的实践经验。
孙向梅名师工作坊将持续聚焦“AI+教育”领域,将AI深度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坚持学为中心,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助力区域内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校一审:吴雅宏
二校二审:蒋莉苹
三校三审:张 政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