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文献综述论文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5 13:46:24 浏览次数: 【字体: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99

姓名:韩梦姣

电话:14761373128

邮箱:870942583@qq.com

作者简介:一级教师,近三年十几篇文章获得国、省、市论文奖项,在省、市刊物发表数篇文章。研究方向:初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

 

 

语文项目化学习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语文项目化学习进行文献综述。本文分四块内容:前言,国外项目化学习的兴起与发展,我国项目化学习的发展状况,总结。其中我国项目化学习的发展状况发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项目化学习  语文  理论  实践

 

前言:

    2019年《关于深化教学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的意见》中言:“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重视自主探究”,“重视情境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很多热词,如 “大单元教学”,“核心概念”等,这些词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指向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能力,而项目化学习正好融合了以上学习模式的各种优点,也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前个别区域正在尝试项目化学习。

一、国外项目化学习的兴起与发展

     教育领域的项目化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而后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将项目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发自内心的进行有目的活动或活动的的单元”。他首次提出并实践了项目化学习的概念,确立了项目式学习的雏形

    当前的国际主流的项目化学习更强调设计思维和核心知识的理解,在做事中理解概念,形成专家思维,引发跨情境的迁移。比如,2010年,巴克教育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的哈蒙德教授对此都有见解,他们在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上都强调: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在情境对问题展开研究;用项目化小组的方式展开研究;运用各种工具资源促进问题的解决;最终产生可以公开发表的成果。对此巴克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八大“黄金准则”: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成功素养的培养,持续性的探究等等。[1]从上可知,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特征包含素养目标、驱动型问题、持续性探究、全程评价。

 二、我国项目化学习的发展现况

    个别学者专家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本土化研究,以夏雪梅博士团队为代表。其对项目化学习的界定: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科或者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调动所有的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进行迁移。其有四个特征:核心知识的再构建,创建真实的驱动型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具有基于六个维度的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框架:寻找核心知识——形成本质问题与驱动性问题——澄清项目的高阶认知策略——确认主要的学习实践——明确学习成果及公开方式——设计覆盖全程的评价。按照不同的课程样态,项目化学习分为:微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超学科项目化学习。目前前两者有较多探讨和实践。

(一)我国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理论发展现况

     目前关于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探讨以夏雪梅为代表,其著有多本相关书籍。有些学校实践后对此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如:上海市杨浦小学与青岛三十九中。一些权威公众号记录了相关活动,比如,浙江的《西湖语文》、《温州市初中语文》,上海的《预见学习》。知网上以“语文项目学习”为主题搜索,截止到202011月末,共有595篇文章,大多数是理论探讨。以下就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内涵、特征、设计思路的简要谈谈:

    夏雪梅团队对母语项目化学习的总定位是:首先指向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其次三个特征:遵循语言习得的规律;渗透批判性、研究性的阅读与写作;培育学习者多媒介语言的运用和语言的社会互动性。母语项目化学习中的语言类型包括口头语言、视觉语言、书面语言。学生要理解各种材料,表达观点,锻炼思维。学生合作讨论时拥有多种身份,在不同身份中进行语言实践。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报告与他人互动表达交流,在社会性的场景中重构意义。

    夏雪梅博士团队认为母语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同样遵循六个维度。从其对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知识、高阶认知等的具体解释中[2]可以提取出这些关键词:“学生合作”、“学科知识与技能”、“驱动性问题”、“社会性的场景”、“语言实践活动”、“成果多样”。

    从上述渠道获得的文章看,近两年教师、学者、专家们对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内涵、特征、设计思路的理解都与夏雪梅博士团队的类似,或者就是基于此,但是更强调语文学科的单元整合或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习支架的设计与使用。比如 ,青岛第三十九中:语文项目式学习依据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知识与概念,上位问题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统整学习内容;设计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与挑战任务,引导学生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及混合式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支架,开展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为重点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构建项目“产品”的过程中,获得可迁移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从而培养核心素养。五个特征:学习内容具有整合性。学习项目具有学科性。学习项目的人物情境具有真实性。学习过程具有协作性。学习成果具有自主性和构建性。[3]一线教师吴辰怡:语文项目化学习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打通单元内单篇课文的界限,寻找到文本之间的逻辑关联,创设贴近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境,设计任务模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学习,以问题解决为导向。[4]一线教师李熹: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即在某一复杂、真实、具体的语文生活事件中,学生通过多种语文学习方式开展的综合性、研究性的言语实践活动。特征:积极、主动的言语实践;真实、复杂的言语世界;完整、贯通的学习环节。[5]

(二)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概况

1、对语文项目化学习“关键问题”的探讨。

    目前一些教师、学者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并对此思辨与经验总结。这些探讨包括各个方面,笔者梳理后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因此称为“关键问题”:“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如何设置有效的驱动性问题”。

1)真实有效的情境

     情境创设通常用在入项中。真实有效的情境指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可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贯穿、引领整个学习内容。上师大附属第二实验学校语文组教授《故宫博物院》时创设情境:“假如拍摄《故宫博物院》纪录片,请你结合课文4-8段的内容,说说你将拍摄哪些以展现太和殿的独特之处。”语文组明确情景设计时贯穿的三个方面。[6]采荷中学语文组进行八下“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设置情境:“学校将举办国风文化节,向各班同学发出邀请:寻找最美古诗词,谱写我们的诗篇。”[7]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吴何珍老师教授八上《散文两篇》时设置情境:“开始散文册子编写之旅的第四站之哲理性散文”[8]

2)有效的驱动性问题

    在情境下设置驱动性问题,先要寻找学科的核心知识,可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课文的阅读提示等,也有教师依据生活概念。有效的驱动性问题,要真实、有趣、开放,能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储备,指向多种言语类型,学生在其中拥有多元身份,有助于高阶认知,同时这些问题最终都能产生可评价的成果。比如,群文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设置驱动性问题“如何打造出一台美轮美奂的‘诗经中的美好爱情’吟诵歌舞表演?”群文阅读曹操的相关文章,设置驱动性问题“为曹操写祭文。”[9]分别涉及人生概念“何为理想爱情”,“如何面对人生两难处境”。自读课文教学《雨的四季》设置驱动性问题“编辑部诚邀读者设计书签,展现雨的四季之美。”[10] “按照三国杀”卡牌,自主设计“战国”或“春秋”卡牌”[11]  有些学校甚至产生了驱动性问题的模板。比如杨浦小学的“     ,作为     我们如何才能成为设计\创造一个           ?”[12]在教授语文课文《中国美食》时设置驱动性问题:“同学们,作为杨小代言人我们如何设计一个能接待香港小朋友的午间美食汇的标书。”[13]

    一些案例表明,有效的驱动性问题能被分解成小任务,这些任务贯穿全过程。比如公众号《西湖语文》:如何以《典籍里的智慧》为主题策划校园电视节目。可以分为三个子任务:嘉宾推荐卡,脚本设计师,节目开播秀。[14]许燕老师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驱动性问题:马丽华怎么发朋友圈?分为子任务:发“圈”定位;发“圈”配图;“声”临其境;发“圈”回复;发“圈”告别。[15]   

2、目前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课例概况

     目前项目化的实践课例主要存在一些公众号,如:《预见》、《西湖语文》等以及个别书籍中。当前知网上一线教师的课例研究只有8篇,硕博论文76篇。可见相关研究不多。  

    从上述课例可知语文项目式学习的操作流程大致相似,设计思路也大致基于夏雪梅博士团队所提倡的六个维度。操作流程大致为:确定项目主题,设置驱动性问题并分解成子任务,实施探究,提供学习支架,展示成果并设计个性化评价方案。语文项目化学习可以分为单篇教学,群文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目前基于单元整合、专题教学和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课例较多。如:青岛三十九中开展《红楼梦》、《乡土中国》、《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有关《论语》《史记》的专题阅读。[16]公众号《上城语文》的《傅雷家书》、《艾青诗选》、《海底两万里》的整本书阅读。知网上张雯关于《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17]郑萍、盛煜晖的九上诗歌单元教学。[18]周期从1个课时到十多个课时不等,有些学校甚至规划几年,每学年的项目化学习都有固定的不同的主题。

    从教学实录来看,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课堂明显区别于传统课堂。在学习目标上,传统课堂往往以零碎的学科知识为目标,目标被拆分成小目标。在项目化学习中,目标指向整体的知识构建,包括学科知识、学科素养,甚至是21世纪的技能。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整体构建。在教学实践上,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很明显,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任务的达成多依靠问与答,教师的提问与引导目的在促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不需要很多自主的思考和探究。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围绕驱动性问题展开教学,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发展沟通合作和学科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评价上,传统教学和项目学习都关注到知识目标、学习经历,都重在诊断和改进教学。但语文项目化学习侧重整体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技能。评价主体多元,注重学生的兴趣、合作等综合素养也重视坚持、创新等品质的培养。后者的评价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思维品质。

 

总结:

   语文项目化学习预示着当前以及未来学习改革的趋势,具有研究价值。目前大众对于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内涵、设计思路等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统一的认知。但是实践较为困难,实践中除了上文的个别问题有较多讨论外,还有很多问题处在争论中,或只是提出问题无权威解答,如:各学段实施语文项目化学习时有何具体的区别,在没有考试的情况下如何真实有效的制作量规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探讨。

 

 

 

 

 

 



[1]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9-10.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41-157.

[3]关在龙.高中语文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4-5.

[4]吴辰怡.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实践与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202101):7-9.

[5]李熹.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内涵、特征及教学启示.江苏教育研究[J]:2021:51-53.

[6] 方蕾.如何借助关键标准让教师们理解什么是好的PBL[EB/OL].[ 2021-04-29]

https://mp.weixin.qq.com/s/dHYIzcQskeuW8CywgCflWA.

[7] 赵琛段誉叶天宇“古诗苑漫步”项目式学习案例——“我们的诗篇”古诗词集[EB/OL] .[ 2021-10--29]

https://mp.weixin.qq.com/s/jvDJEp_CfWCHo3_UEGjQGA.

[8] 吴和珍《散文两篇》:项目化学习,搭建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 [EB/OL] .[ 2021-12--02]

https://mp.weixin.qq.com/s/jaX1gQsydb6xkKOCe7BHdA

[9]昌平.语文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与思考》教师博览[J]:2020(01):21-23.

[10]匡曼曼《自读课教学开展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策略——以教学<雨的四季>设计主题书签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21(06):47-49.

[11]张晋. 论项目化学习的情境创设与任务设计.学语文[J]:2021(01):23-25.

[12]李忠.通往智慧的阶梯——项目化学习,我们这样表达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94

[13]李忠.通往智慧的阶梯——项目化学习,我们这样表达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180

[14]韩珊珊.陆叶秋陈芳黄心怡项目化学习如何进阶升级?西湖语文迭代时刻来临[EB/OL] .[ 2021-10--16]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c5ODA1MA==&mid=2650055109&idx=1&sn=82062aa56bcd59d8eb362a893ce4d0d9&chksm=88062348bf71aa5e3f40decedf17803347eb3f24c1bae9a5fac751647bab352649a68a98607d&mpshare=1&scene=23&srcid=1105L1abhEI0qbuImREZlbBA&sharer_sharetime=1638702687901&sharer_shareid=8b2ab43d8c1451d59df37707a5bcc937#rd

[15]刘庆良. 例谈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施[J].考试报.教研博览,2021(039):1-2.

[16]关在龙.高中语文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4-5.

[17] 张雯.以始为终,全面提升——《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语文项目学习[J].语文学习,2020(03):35-40.

[18] 郑萍、盛煜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策略谈——以统编教材九上诗歌单元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32):43-45.

 


终审:yangyong1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