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课题组例会活动记录
(2022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研究(4)月例会活动记录
2023 年 4月 26 日
课题名称 | “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课程实施的创新研究 | 主持人 | 沈菊芹 | |||
预结题时间 | 2024.10 | 上期活动成果 | / | |||
本次研讨主题 | “家校社合作”校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
活动时间 | 2023.4.26 | 活动地点 | 小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课题组成员 | |||||
活动内容安排 | 一、 提出“家校社合作”校外课程体系的构建设想 以“综合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为三大理念支撑,从“家校合作、馆校合作、企校合作、高校合作、社区合作”五个维度,分“红色印迹、文史博览、科技创新、艺术浸润、自然生活、志愿劳动、职业体验”七大版块,链接学科、跨学科、亲子、社团、延时服务等,顶层设计,全面架构“家校社合作”校外课程体系。 二、 课题组成员发表想法 1.成立“家校社合作”课程项目团队,包括各学科各年级骨干教师、各班家长志愿者。对应课程清单,团队成员根据任教学科和年段学生身心特点,自主领取对应课程基地,并分头对接联络,分组实地走访交流,教师、家长、基地联系人,互加好友,建立一个“家校社合作”的校外朋友圈,共研课程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双师课堂,重在情境化体验实践 “家校社合作”校外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置身博物馆、科创高地、艺术展览、生产企业、自然田园等多元而真实的生活场域中去学习,探寻红色足迹,了解文学历史,感受科技创新,浸润艺术之美,亲近自然田园,参加志愿劳动,体验职业幸福等,在互动体验中去领悟,在动手探索中去实践。 三、 提出下阶段实践措施 团队成员学期初领取一个课程基地,按照全流程闭环模式,联系课程基地→设计课程方案→确定时间→找好搭档→选定学生→开展项目活动→展示项目成果→归整课程资料,完成全课程的实施。 | |||||
记录人 | 江晨晨 | 报道人 | 顾婷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